1,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852.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71万人,常住人口9559.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94.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16%,比上年末提高1.66个百分点。
1,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欧美的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南美洲的秘鲁、巴拿马、巴西、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2,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300个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按照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之根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是“百家争鸣”的主阵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主流思想均发源于河南。
河南,也就是古时候人们口中的中原地区,地处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是我国的人口大省,重要的经济大省,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首位。
河南下辖17个地级市,总面积达16.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9532.42万,虽然是国家人口、经济大省,有着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等古城,但是是省内只有省会郑州是国家的二线城市,省内的城市建设发展还是要努力奋斗的。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三大发明兼在于此,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中国的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夏朝到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河南也是中国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在这里,世界文化遗产就有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国家5A级景区就有13处,这里还是人杰地灵之地,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赞誉。
十、江西
江西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广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大省,连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自然资源丰富,红色文化闻名中外,有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等中国革命圣地。但是江西地形多山,南部是南岭,西部是井冈山区,东部是武夷山区,只有北部鄱阳湖平原较为平坦,因此交通相对不便,也造成山土滑坡等问题出现。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超强经济带组团辐射,人才外流严重,成为输出劳动力省份。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对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太弱,也导致江西在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政策上完全没有优势。
九、安徽
安徽历史悠久,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泸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同样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形成巨大虹吸效应,人才流失严重,其实外地的安徽人收入并不差。安徽被淮河、长江隔成三块文化不同的区域,造成区域内城市间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甚至彼此内耗。安徽资源倾斜集中省会合肥,合肥占到安徽GDP的四分之一。
八、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文化多样性,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下,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新疆地广人稀,沙漠众多,这是新疆经济发展最大困扰之一。新疆有“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文化、美食、风俗、民族、风景等等旅游特色开发程度过弱,甚至都不能与周边领国相比。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接壤,双边贸易不应是限制,应该大力开放,相信在政策引导下,加上新疆自身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七、西藏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文明。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受地理位置限制、海拔较高、人口基数较少等原因,经济总量是全国最低的,但经济增速却比较快。西藏无疑是我国最有特色的省级行政单位之一,虽然旅游资源在西藏铁路通车后有了大的开发,但是开发力度以及西藏特色利用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近些年一直在加大对西藏的政策支持力度,相信西藏人均GDP会更进一步提高。
六、山西
山西,因局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又称三晋,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山西现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也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
山西是典型的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口较少等都是山西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对于科技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此外,山西还有北方经济模式的通病,依赖传统重工业,经济活力较差。对山西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善省内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力,完善省内经济体系,以致形成竞争力。
五、贵州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国首个省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还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遗存文化发现颇多。
贵州地形山区众多,虽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省内交通不是很发达,对招商引资形成很大阻力,贵州气候多雨也是不利经济发展因素之一。此外,贵州省内区域经济联系和密切度有待加强,旅游行业需进一步打通上下游,形成产业链和竞争力。另外没有足够带动经济活力和就业的支柱产业支撑,是贵州当前经济待提高的原因之一。
四、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美景,毗邻越南和东南亚地区,是桂柳文化、岭南文明的发源地,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西形成以北部湾城市群为引领、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极。
广西毗邻珠三角经济带,但是并没有太多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更多是人口流失。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交通欠发达、服务设施配套有待加强。此外,广西北部湾优势和毗邻东南亚区位优势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发挥,当然随着国家开发北部湾政策扶持和促进广西与东南亚经济发展交流,广西未来承接中西部与东南亚地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提升。
三、黑龙江
黑龙江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地处东北亚区域腹地,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的通道。
黑龙江以及东三省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一直受到非常大的关注,而人口基数是经济活力和发展的保证。黑龙江为代表的东三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工业更新和科技提升能力滞后,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缺乏政策扶持和引导,从基本上提升民营经济在市场的低位,以及加强工业更新和进步,尤其是大数据、智能化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
二、云南
云南,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交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东亚的窗口。云南也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交界,经济贸易发展有限,更多是毒品等带来地区安全问题,成为云南招商引资最不利的原因之一。云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无论旅游还是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等产业都是十分有利的。打造省内良好的安全环境和经济发展思想,加强与周边国家和省份的经济交流,而不是单打独斗是云南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
一、甘肃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气候多样,历史跨越八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地。
甘肃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制约,这也是西北省份经济发展的困扰。同时甘肃区域内如同其他经济欠发达省份一样,人才、人口流失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甘肃经济发展和新疆等地区多样性的省份一样,既要统筹发展,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的以甘肃经济发展去考虑,要分区域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此外,和其他经济欠发达省份一样,要大力重视文化发展,树立自信,培养、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高科技和新兴技术产业,以形成产业链,起到经济拉动作用,经济发展既要扶持贫困地区,更要寻找突破口和发力点。
我国在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后,地区和省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此外,许多省内经济也造成发展失衡问题,比较突出的江苏就是其中之一。也希望国家加大对经济发展滞后省份和区域的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使国家全面、均衡、更好的发展。